雷射與脈衝光

面部微整

特色療程

纖盈塑身

Treatment Detaileas

療程項目

首頁

特色療程

8 Looping Thread Lift 跨層次迴繞拉提

跨層次迴繞拉提是什麼?最強非手術輪廓拉提療程全面解析

跨層次迴繞拉提

當代醫美技術日新月異,若你正在尋找一種比電音波更有力、卻無需動刀的輪廓拉提解方,「跨層次迴繞拉提」正為此需求而生。

此療程融合深層筋膜剝離概念與環繞固定邏輯,透過深入解剖層次的理解與多方向提拉技術,重建支撐結構,精準塑造緊緻立體的臉部輪廓。由張偉霆醫師親自設計並主導施作,結合豐富臨床經驗與最新國際解剖研究,將為有需求的求美者量身打造自然、有效的非手術拉提方案。  

目錄

深層埋線怎麼作用?8字套索技術原理一次看懂

臉部老化並非僅是皮膚鬆弛那麼單純,而是源自深層支撐結構的逐步崩解。根據國際研究指出,導致輪廓鬆弛的四大關鍵因素包括:

  1. 深層脂肪墊的位移
  2. 韌帶張力的下降
  3. 筋膜層彈性的流失
  4. 骨骼結構的重塑

臉部的結構可分為五層:皮膚、皮下脂肪、筋膜系統、潛在腔室與深層骨架。每一層都會隨著年齡產生不同型態的老化現象,例如皮膚變薄、脂肪萎縮或堆積、韌帶鬆弛、筋膜張力下降等。

跨層次迴繞拉提|導致輪廓鬆弛的四大關鍵因素

其中,「潛在腔室」是深層脂肪與筋膜之間的滑動空間,是讓我們表情能自然活動的結構之一,但也是最容易因為張力流失而塌陷的地方。 

中臉結構老化變化:從立體支撐到結構鬆垮
中臉結構老化變化:
從立體支撐到結構鬆垮
跨層次迴繞拉提|中臉結構老化變化:從立體支撐到結構鬆垮
跨層次迴繞拉提|中臉結構老化變化:從立體支撐到結構鬆垮_1
  • 脂肪墊飽滿集中 
  • 支撐點穩定
  • 輪廓線清晰
跨層次迴繞拉提|中臉結構老化變化:從立體支撐到結構鬆垮_2
  • 脂肪墊下移位與變形 
  • 中臉塌陷凹陷
  • 輪廓鬆垮模糊

隨著年齡增長,中臉支撐結構會由「張力平衡」逐漸轉為「滑動鬆弛」,形成蘋果肌下墜、法令紋加深與嘴邊肉等老化表現。一旦鬆垮,就會如土石流般讓臉部整體向下滑動,形成嘴邊肉、法令紋與下顎鬆弛等問題。

「跨層次迴繞拉提」正是針對這類深層老化結構進行復位與支撐。

臉部深層腔室結構: 支撐力流失的隱形路徑

白色韌帶
固定筋膜與骨骼的拉力來源,鬆弛後即無法維持輪廓。

腔室空間
脂肪墊滑動路徑,也是臉型「垮」的第一站。

黃色神經與藍色深層構造
為提拉時需避開的關鍵安全區域。

跨層次迴繞拉提|臉部深層腔室結構: 支撐力流失的隱形路徑_正方
臉部深層腔室結構: 支撐力流失的隱形路徑

白色韌帶
固定筋膜與骨骼的拉力來源,鬆弛後即無法維持輪廓。

腔室空間
脂肪墊滑動路徑,也是臉型「垮」的第一站。

黃色神經與藍色深層構造
為提拉時需避開的關鍵安全區域。

跨層次迴繞拉提|臉部深層腔室結構: 支撐力流失的隱形路徑

它不只是皮膚層的拉提,而是深入 SMAS、深筋膜與腔室,透過多方向的固定與環繞式支撐技術,重建整體張力線與支撐力,依據個人鬆弛類型與重力變化,重新規劃提拉層次與方向,從源頭改善輪廓支撐力。

鬆弛源頭不是皮膚,是深筋膜與韌帶。而「跨層次迴繞拉提」的關鍵,在於掌握三大深層結構:SMAS、深筋膜層(deep fascia)與韌帶系統。

臉部老化非單一層次問題,而是跨越皮膚、脂肪、筋膜到骨骼的連鎖效應。五層構造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變化:脂肪墊位移、韌帶鬆弛、筋膜張力喪失等,皆可能導致嘴邊肉、法令紋等下垂型態。深層拉提即針對此類結構性崩塌,重新建構支撐軸線。

跨層次迴繞拉提|深層支撐結構解析
跨層次迴繞拉提|肌膚結構層次

根據 Minelli 等人(2023)於《Aesthetic Surgery Journal》發表的研究指出,顏面神經除了存在於深筋膜下方,實際上更常穿行於筋膜層與脂肪層的交界處。因此若埋線提拉時未能精準掌握三維解剖結構,便可能提高神經損傷的風險(Minelli et al., 2023)。 

8字套索技術和一般線雕差異

8字套索技術

一般線雕

透過獨創的8字套索埋線手法,繞行筋膜與韌帶結構進行固定,重建筋膜張力線,從內部重塑支撐力,實現更穩固、更自然的拉提效果。

直進直出的埋線方式僅靠倒鉤固定組織,容易因倒鉤被吸收或承重力不足而失效或斷裂,拉提效果與持久性都較差。

本技術承襲自張光正醫師所提出的「8字套索拉提」操作邏輯,由張偉霆醫師進一步結合臨床經驗與結構解剖理解,發展出「多點分層剝離+環向固定」的應用方式。透過8字套索手法,繞行筋膜與韌帶結構進行多方向固定,重建筋膜張力線,從內部支撐鬆弛區域,實現更穩固、自然的拉提效果。

與市面上常見的非手術拉提方式相較,如電波與音波拉提,主要透過加熱真皮層與 SMAS 層來刺激膠原蛋白新生,改善膚質與輪廓線條,雖對深層支撐結構有間接助益,但作用層次較淺、支撐力有限。

一般埋線拉提多操作於淺層筋膜或皮下脂肪層,雖可產生即時拉提效果,但因施作區域位於表情活動頻繁處,易受日常動作與重力影響,影響穩定度與維持性。因此,「跨層次迴繞拉提」以解剖導向為核心,進一步深入至深筋膜層與腔室交界區,結合環繞式固定與結構性支撐邏輯,成為近年非手術拉提療程中最具穩定性與立體支撐效果的發展方向。 

跨層次拉提怎麼做?8字套索技術+韌帶固定全面解構

傳統單層埋線或表淺拉提,常因僅作用於皮下淺層,無法建立深層支撐點,導致效果短暫、易隨時間與重力而鬆弛。跨層次迴繞拉提源自張光正醫師所提出的「三代 8 字迴繞技術」,張偉霆醫師進一步融合臨床操作經驗與解剖研究,強調三大核心操作邏輯:

跨層次迴繞拉提|臉部韌帶X腔室X筋膜分佈
  • 環繞纏繞:以雙股線材纏繞鬆弛的組織與滑動腔室,不只是沿線勾拉,而是立體包覆式提拉。
  • 深層固定:線材不再停留於淺層脂肪或筋膜表面,而是固定於可視化的深筋膜層,提供更穩定與持久的支撐。
  • 張力連貫:從中臉至下顎線連成一體的張力軸,讓拉提不會因一處鬆弛就整體崩塌,重塑自然輪廓。
腔室剝離深入多層脂肪纖維結構

腔室是一個位於筋膜與脂肪層之間的潛在空間,內部由多層脂肪纖維交錯組成,外觀如千層派般細密分層。

相較於傳統倒鉤式埋線僅是「點狀拉緊」,此療程透過「線狀環繞」與「層狀固定」,有效解決中下臉支撐不足、嘴邊肉與輪廓模糊等問題,並降低線材滑動或效果流失的機率。從中臉一路延伸至下顎甚至頸部,有效引導鬆垮組織朝自然方向緊縮。

此技術的核心並非「拉緊一點」,而是「穩固多點」—— 以立體支撐取代平面拉提,針對木偶紋、法令紋、臉頰鬆垮與輪廓線模糊等問題提供更深層、更持久的改善。 

跨層次迴繞拉提|腔室剝離深入多層脂肪纖維結構

誰適合跨層次與迴繞技術?嘴邊肉、鬆弛輪廓這樣選對治療

誰適合跨層次迴繞拉提?
跨層次迴繞拉提|跨層次迴繞拉提適合類型
跨層次迴繞拉提|跨層次迴繞拉提適合類型_1
跨層次迴繞拉提|跨層次迴繞拉提適合類型_2

上圖呈現常見的輪廓鬆弛型態,從中臉下垂、嘴邊肉明顯、輪廓線模糊,到整體重心下移,都是許多30~60歲顧客在意的外觀轉變。這類變化多來自筋膜與深層脂肪的結構支撐力減弱,僅靠表層調整往往難以穩定改善。

「跨層次迴繞拉提」特別適合以下幾種類型的顧客:

  1. 年齡介於30至60歲,臉部開始出現下垂與支撐力流失現象者。
  2. 曾接受電音波或淺層埋線,但效果不明顯或維持時間有限者。
  3. 骨架支撐不足、輪廓線模糊不清,如嘴邊肉明顯、下顎線鬆垮者。
  4. 重視自然拉提效果,不希望出現僵硬。  
下臉支撐鬆弛的根源:從韌帶結構看下垂路徑

MCL與ML韌帶老化鬆弛,導致嘴邊肉與下顎線下滑。重建支撐點,是改善輪廓鬆弛的關鍵。

跨層次迴繞拉提|下臉支撐鬆弛的根源Before
跨層次迴繞拉提|下臉支撐鬆弛的根源 After
下臉腔室特寫 : 破解嘴邊肉與輪廓鬆垮的深層關鍵

嘴邊肉與下臉鬆弛並非單純脂肪堆積或皮膚鬆弛,而是源自筋膜張力減弱、腔室滑動異常。

跨層次迴繞拉提|下臉腔室特寫:破解嘴邊肉與輪廓鬆垮的深層關鍵
療效聚焦於中下臉與下顎區域的立體塑形,具體表現為:提升中臉蘋果肌、緊緻下顎線條、改善嘴角鬆垮與木偶紋現象,進而讓整體視覺年齡回復約3至5歲以上,呈現更輕盈、年輕的輪廓印象。

專業醫師怎麼說?從結構診斷出發的精準拉提設計法

臨床上最常見的問題,是病人只想「拉緊」,卻忽略真正鬆弛的位置並不在皮膚表層,而是在深層筋膜與腔室。若沒有針對這些結構給予支撐,再好的線材、再多的技巧,都難以達到自然且持久的效果。

8字套索拉提技術是承襲張光正醫師的設計邏輯,並結合實際操作經驗調整而成。這不只是線的走法,而是一種從結構出發、依老化路徑設計支撐點的策略,透過跨層次纏繞與環向固定,讓線能穩穩地抓住深層結構、不滑脫,達成真正的張力重建與穩定拉提。

臉部不是平面,設計也不能單靠手感與美感,唯有精準理解結構、選對施力層次與角度,效果才會自然、耐看、經得起時間考驗。

Minelli, L., Wilson, J. L., Bravo, F. G., Hodgkinson, D. J., O’ Daniel, T. G., van der Lei, B., & Men-delson, B. C. (2023). The Functional Anatomy and Innervation of the Platysma is Segmental: Implications for Lower Lip Dysfunction, Recurrent Platysmal Bands, and Surgical Rejuvenation.  

為什麼要從筋膜層下手? 解剖圖看懂安全提拉層次與鬆弛來源
跨層次迴繞拉提|安全提拉層次與鬆弛來源_額頭與眉部脂肪腔室+血管神經分布圖
跨層次迴繞拉提|安全提拉層次與鬆弛來源_安全層次進針示意-骨膜層內穩定、避開神經

張偉霆醫師強調:「埋線並非靠技巧,而是建立在對臉部老化結構的深層理解。」每位顧客的骨架比例、脂肪分布、筋膜張力、肌肉活動路徑皆不同,若無法從結構層次進行診斷與設計,再高級的線材與技術也難以達成自然、持久的效果。真正有效的拉提,應該建立在「可見、可控、可預測的支撐點設計」之上,而非單純追求拉緊的感覺。

傳統拉提手法常以淺層強拉為主,忽略了老化是多層次結構移位的結果。張偉霆醫師則強調:「拉提應依照臉部老化的路徑與重力走向,調整施力層次與方向」,這也是本療程採用「跨層次+迴繞式」命名的核心理由。

而治療應以精準診斷為起點,而非一味追求全臉拉提。對某些人來說,也許僅需中臉提拉搭配下顎線修飾,才能維持自然的臉部動態平衡。不同人在筋膜厚度、韌帶長度等結構條件上存在差異,對埋線的深度、固定方式、線材選擇等皆有關鍵影響。

張醫師進一步觀察到,隨著老化,臉部重心會逐漸下移,導致五官比例失衡與視覺疲態。若僅針對眉尾、眼尾進行局部拉提,容易出現不自然的僵硬感,反而加重年齡感。  

上臉腔室特寫:重建眉眼神采的解剖核心

上臉的提眉與眼神改善並非只靠表皮拉緊即可,而是需從深層脂肪與筋膜層次重建張力,才能穩定提眉,避免僵硬感與表情失衡。

跨層次迴繞拉提|上臉腔室特寫,重建眉眼神采的解剖核心
跨層次迴繞拉提|中臉滑動腔室 × 韌帶交會點,找回立體輪廓的關鍵結構
中臉滑動腔室 × 韌帶交會點:找回立體輪廓的關鍵結構
  • 中臉脂肪墊錯位 → 形成淚溝與凹陷陰影
  • 深層筋膜與韌帶支撐喪失 → 輪廓下滑

跨層次迴繞拉提則從鬆弛的起點出發,精準針對上臉、中臉等不同解剖層次進行結構分析與設計。以面部滑動腔室為空間基礎,順應肌肉、筋膜與韌帶的走向,在不破壞自然動態的前提下,採取多方向、層層環繞式的支撐策略

上臉區域著重重建眉眼神采核心,從深層脂肪與肌膜系統著手固定提眉,避免表情僵硬;中臉則強調矯正脂肪墊錯位與韌帶鬆弛,重新強化韌帶交會點,讓原本下垂的輪廓重拾高張力與立體感。

透過深層剖析與細緻操作,張力線不僅支撐鬆垮區域,更能有效向上牽引整體重心,重塑年輕時期的飽滿輪廓與神態流動感。療程不追求過度拉提的表面效果,而是回歸結構設計本質,讓五官看起來更集中、輪廓更立體,同時保有自然而不造作的表情與情感表達力。  

Before image alt After image alt
Before image alt After image alt

跨層次迴繞拉提安全嗎?恢復期多久?術後照護重點一次看

「跨層次迴繞拉提」是一種經過結構設計與層次計算的非手術式提拉技術。施作過程中,張偉霆醫師會依照個人解剖結構,於可視層中分層精準操作、避開顏面神經走向與血管分布,確保施力點安全穩定,不干擾表情動態。

術前評估流程與專業結構診斷:
為了讓每一次拉提都能對應到實際鬆弛來源,此技術強調結構設計邏輯,因此術前評估極為關鍵。本院採用結構性輪廓分析工具,從骨架支撐、脂肪分布、肌肉動態與筋膜張力四大維度切入,結合拍照影像與面診動態觀察,評估鬆弛發生的層次與方向,從而決定最適當的剝離深度與提拉固定方式。這種評估方式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治療範圍擴大,精準聚焦問題核心。

恢復期快、術後變化自然穩定:
療程採小切口、微創操作,大多數人最快在7天內可恢復日常生活,約一週即恢復8成自然狀態。術後可能出現輕微腫脹與緊繃感,通常3~5日內緩解,約1~2週達到穩定。效果呈現為漸進式變化,輪廓線條會在1~2個月內逐步明顯,外觀自然、無突兀感。療程後主力效果來自結構性支撐的重建,膠原蛋白增生屬附加價值,能進一步強化緊實度。

而效果約可維持1年到1年半,隨著筋膜逐漸回復原有狀態,輪廓會依個人保養、維持狀況不同逐漸放鬆,但不會變得更垮。也可依個人需求調整維護頻率,後續可重複施作,不會干擾前次效果,也不會影響臉部組織健康。若搭配電音波、水光等保養型療程,更可延續肌膚彈性與支撐力。  

跨層次迴繞拉提 Q&A 總整理|維持多久?表情會不會僵?

Q1:是不是做過一次跨層次迴繞拉提後就不能再做第二次?

可以,而且比傳統線雕更穩、更耐久。

深層迴繞拉提不同於傳統線雕僅停留於表層,它以環向固定技術繞行深筋膜與韌帶結構,支撐力更穩定、效果更持久。一般線雕約 8~9 個月後效果會消退,而深層拉提約可維持 1 年至 1 年半甚至更久,即便效果逐漸回復,輪廓也會根據個人保養、維持狀況不同逐漸放鬆,不會變得更垮。正因為技術是在不破壞筋膜的前提下施作,可依老化狀況局部補強或定期加做,安全且可重複。  

Q2:為什麼選擇跨層次迴繞拉提?

如果你期待的不是短暫拉緊,而是從根本結構出發、回復原有輪廓與神態的年輕化,這項以解剖學為基礎、結構設計為核心的深層療程,就是為此而生。

由張偉霆醫師親自診斷與規劃,並依據每位患者的臉型骨架與老化類型量身打造,讓療效更自然、更穩定,不僅改變外表,也重建對自己的自信與氣場。  

Q3:做過鳳凰電波或音波拉提了,還需要這個療程嗎?

其實這些療程並不衝突。

鳳凰電波與音波主要針對皮膚與SMAS層的熱能緊緻效果,屬於「保養型療程」而跨層次迴繞拉提屬於「結構型療程」著重於輪廓線條的位移與支撐重建。建議視老化程度與需求搭配療程,例如:中臉結構下垂者以跨層次迴繞拉提為主,後續再輔以鳳凰電波維持膠原狀態,達到最佳且長效的抗老方案。  

Q4:30、40、50+ 該怎麼做?

30-39歲:多為初期鬆弛,輪廓線模糊、淺法令紋出現。此時建議以局部結構拉提搭配音波電波療程,效果最佳。

40-49歲:中臉下垂明顯、嘴邊肉與下顎模糊,為進入深層拉提的關鍵時機,可搭配線性重建與 SMAS 支撐補強。

50歲以上:結構性鬆弛與脂肪移位同時出現,建議採多區域環繞式固定技術,重建輪廓重心與肌膚張力。